分类
其他

肾衰竭

- 一对一定制化 中西医结合管理 -

肾衰竭

本文作者:

赵玲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和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什么是肾衰竭?

         肾衰竭是指肾脏的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是指突然发生的肾脏的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由慢性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出现肾脏损害并导致肾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降低以 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致使肾实质严重受损,肾功能缓慢下降直至衰竭。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滞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全身各系统受累等[1-2]。
         肾脏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它们通过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盐、其他矿物质以及水分来产生尿液。 人体内只要有一个正常功能的肾,身体就能过滤足够的血液和产生足够的尿液来维持健康。
         肾衰竭时:

  • 身体无法排出废物。
  • 身体不能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 肾脏可能会产生较少的尿液,或者没有尿液。

         如果不治疗,肾衰竭会在几天或几周内导致死亡。

二、肾衰的原因是什么?
(一)急性肾衰竭:当肾脏没有足够的血供不能正常工作或其他导致肾脏损伤的原因,都会发生急性肾衰竭 ,常见原因有:

  • 心脏病
  • 肾结石
  • 严重烧伤或外伤
  • 呕吐、腹泻或发热而大量失水
  • 受伤或出血问题导致失血过多
  • 肾脏或血液感染
  • 中毒或药物过敏反应

         有时尿液阻塞也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如,前列腺增大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二)慢性肾衰竭是由慢性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出现肾脏损害并导致肾衰竭。是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有: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病或肺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一种会导致身体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比如红斑狼疮
  • 肾脏损伤、肾脏感染和其他肾脏问题
  • 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这些药物如果长时间服用会引起慢性肾衰竭。
  • 有慢性肾脏疾病家族史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三、有什么症状?
         症状可能会伴随急性肾衰竭或持续数月的慢性肾病突然出现。肾衰常见症状有:

  • 尿的变化,如排尿多、少、不排尿
  • 肿胀,尤其是腿部、脚部或脚踝
  • 肌肉痉挛或无力
  • 擦伤或出血
  • 一侧或两侧背部异常疼痛
  • 恶心和呕吐
  • 呼吸急促
  • 意识混乱或癫痫发作

四、如何诊断?
         医院就诊询问你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一些检查,测试可能包括:

  • 验血和尿检
  • 超声波扫描,利用声波显示肾脏的图片
  • 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显示详细的肾脏形态
  • 针刺活检,用一根针从肾脏中取出一小块组织
  • 可以在你的膀胱内放置导尿管测量尿量

 

五、如何治疗?

         肾衰竭的治疗取决于病因。急性肾衰竭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经治疗后引起肾衰的原因消除,肾脏功能可恢复正常。例如:

  • 可能因感染而接受治疗。
  • 可能会服用利尿剂(“水丸”)来帮助肾脏排尿。
  • 限制饮水量
  • 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治疗水有电解质均衡

         如果肾脏不能正常恢复,或者患有长期慢性肾病,就需要做透析。透析需要使用一台机器来完成肾脏的工作。它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可以挽救生命。透析通常需要每周做几次。透析可以在医院、透析中心或对一些慢性肾病患者在家进行疾病。

         如果患有急性肾衰竭,可能需要透析几天或几周,肾脏功能可能会恢复正常,也有可能永久受损。

         如果你患有慢性肾病,肾衰竭是无法治愈的。除非做肾移植手术否则你余生都要接受透析治疗。

六、患者本人需要注意的事项?

         按照专科医生规定的整个疗程进行治疗。服用所有药物都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询问医生需要避免服用哪些药物、复诊时间,恢复需要的时间,避免的活动等

[1] ORTIZ A,COVIC A,FLISER D,et al. Epidemiology,contributors to,and clinical trials of mortality risk in chronic kidney failure[J]. Lancet,2014,383( 9931) : 1831-1843.

[2] TURAKHIA M P,BLANKESTIJN P J,CARRERO J J,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arrhythmias: conclusions from a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 KDIGO )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 [J] Eur Heart J,2018,39( 24) : 2314-2325

       关注嘉医,让嘉医告诉您

分类
生活方式 糖尿病

糖尿病与性问题

- 一对一定制化 中西医结合管理 -

糖尿病与性问题(Diabetes and Sexual Problems)

本文作者:

赵玲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和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意味着血液中糖(葡萄糖)增多。身体把吃的一些食物分解成糖。糖通过血液被带到身体的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但血液中糖太多时,会导致很多问题,包括心脏病、中风、失明、肾衰竭、神经损伤和性问题。糖尿病患者往往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更早出现性问题。有研究报道,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病率是46.9%,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43.3%[1]。而糖尿病女性患者性功能(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发病率约35-50%[2,3]。

 

糖尿病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硬化、狭窄,导致血液流动减少。对男性来说,阴茎的血流量减少,可能会造成勃起困难或勃起持续时间短,这称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 ,ED)。ED与多饮、多尿一样,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对于女性来说,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主要表现为高潮消失、性欲减退等,血流量减少导致阴道或者阴蒂局部组织充血不足,血糖升高增加患者细菌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女性生殖器官的细菌感染情况,增加阴道疼痛、干涩及出血,从而进一步降低性欲,引发性功能障碍。

       高血糖或低血糖会使患者感到疲劳而无法做爱。糖尿病也会对身体的神经造成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精液可能会进入男性的膀胱,而不是从阴茎流出。

2.女性可能对触摸和抚摸的敏感度降低。

3.可能更难获得高潮。

4.疲乏、麻木或疼痛通常会增加性生活难度.

 

如何治疗性问题?

       糖尿病相关的性问题,请就诊专科医生。

女性的治疗可包括:

1.雌激素替代治疗或阴道霜.雌激素可增强阴蒂的敏感性,提高性欲,减轻或消除性交痛,对糖尿病性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使用治疗阴道感染的药物。

3.使用水样润滑剂。

       男性的治疗包括:勃起功能障碍,重点应对周围神经病变和小血管病变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服用血管扩张剂和较大剂量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1.睾酮替代治疗:血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值时使用,

2.选择最佳的做爱时间(比如在清晨,此时睾丸激素水平较高),

3.使用专科医生开的药物或设备,使勃起更容易及维持更长的勃起时间。阳痿的治疗药物包括育亨宾、酚妥拉明、左旋多巴等。

       无论男性或女性患者都可以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谈论自己的感受,从而获益。可以选择不那么累的姿势,不同的唤醒方法和不做爱时感觉亲近的方式。

 

如何预防糖尿病引起的性问题?

1.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2.保持血压在正常水平。

3.保持胆固醇(血脂)在健康水平。

4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律锻炼,使下肢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5.限制饮酒量,酒精会损伤神经敏感度。

6.健康饮食,包括全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低饱和脂肪的食物。

7.照顾好身体。每晚尽量保证至少7到9个小时的睡眠、戒烟、学习管理压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Derosa G, Romano D, Tinelli C, et al.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a sample of Italian male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5,108(2):329⁃335.

2. Nowosielski K,Skrzypulec-Plinta V. Mediators ofsexualfunctionsin women with diabetes. J Sex Med,2011 ,8:2532-2545.

3. Zhang H,Yip PS. Femal esexual dysfunctionamong young and midd le-aged women in Hong Kong: prevalenceand riskfactors.J Sex Med,2012 ,9 :2911-2918

       关注嘉医,让嘉医告诉您